民盟本溪市委员会提出关于建设智慧高效的数字政府引领建设共治共享数字社会的建议
我市致力于数字政府建设,在智慧城市创建、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数据共享和利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推动数字政府转型升级。第一,人力资源方面缺乏数字思维培养。在利用最新技术时只是采取与原有业务的简单嫁接模式;在进行决策时仍然依靠“经验决策”,缺乏“数据思维”,决策不够科学;对本地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置身事外,协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过度追求工作“网上留痕”带来了新的形式主义。第二,结构资源方面缺少顶层设计支撑。我市数字政府建设机制仍需健全,尚未实现项目、资金的归口管理,部门联动机制不顺,政策碎片化,难以形成共筹共建合力。且因地方数据共享受到各条线最高部门的授权限制,地方的横向数据共享受到影响,电子政务、数字政府建设“各打各的锣、各唱各的戏”的矛盾仍较为突出。第三,数据资源方面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内部风险方面,因公共部门内部主观安全意识不够、系统平台建设停留在功能层面,呈现出“被动”的网络安全防御状态。外部风险方面,因数字政府建设多依赖信息技术企业的支持,对“政企合作、管运分离”的管理安全、数据上云后的‘分确三权’等问题关注不够,存在数据使用边界模糊、数据被泄露的风险。
为此,建议:
一、开展数字领域人才引进培育
一是注重数字人才的培养。定期举办“数字人才研修班”。通过开办数字素养研修班,培育造就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的数字化人才。二是注重数字人才的引进。通过持续开展数字领域创新创业大赛等,拓展人才论坛、技能大赛、引才项目推介、人才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活动,聚集高层次数字科技人才,选拔出一批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创新项目。三是为数字人才营造良好社会环境。重点突出企业用人主体地位,进一步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加大企业引进、培育和认定人才的主导权,市内高校要充分依托政产学三方资源和力量,通过组织常态化培训与实践,建立起从人才选拔、培养、使用、评价全流程管理机制,为全市数字政府建设挑选和储备人才。
二、制定数字政府建设行动指引
目前,我市宽带、物联网等数据传输载体基础设施,云计算、数据库等数据处理基础设施,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等应用型基础设施,城市运管中心类综合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建成集资源目录、基础数据库等十大模块的共享交换平台,并完成700余个接口的对接开发工作,共计归集数据3000余万条,调用接口共计2200余万次,“互联网+政务”运行环境成熟,而数字政府正是“互联网+政务”的高级形态和上层建筑。要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发挥市大数据局牵头统筹作用,引导本地数字政府实现统一规划、统一预算、统一建设。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和数据开发利用的法治化、规范化、统筹化发展。通过数据监督、过程监督、事后监督,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
三、加强政府公共数据资源保护
2013年以来,我市公共部门智慧化实践先后经历了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投入阶段(2013-2015年)、载体建设和服务上线探索阶段(2016-2017年)、全国数据和服务一体化整合阶段(2018-2020年)、线上线下一体融合发展阶段(2020年至今),信息技术实施架构和制度基础日益完善,现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要强化数据安全法制化,制定市级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在技术方面,加强数字政府平台网络安全实时监测与风险防控,强化权限认证、网络隔离、隐私计算等技术的研究;在制度方面,深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快健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等制度体系。数据开放共享标准是数据开放的行为规范,是指导数据价值增值的流程和规范数据本身的技术质量标准,使数据共享和交易能够顺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