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党派团体>详细内容

【聚焦全会】建言攻坚献良策 凝心聚力显担当——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07 22:24:28 浏览次数: 【字体:

2025年1月7日下午,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陈军、李宇、高英、张静、张式明、刘研6位委员分别代表委员个人和民主党派市委会先后发言,积极为本溪振兴发展建言献策。现将他们的发言摘要予以编发。


关于推动钢铁头部企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本钢集团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 陈 军

 2f5bc90161084f16a633cd329b037c99.JPG

钢铁产业是我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必须把其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根基,以头部企业为引领,集聚壮大新质生产力。建议:

一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投入,提高满足新兴产业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供给能力。省市政府应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服务。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围绕先进钢铁产业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布局重大项目,打造本钢“第三极”。

三是加速绿色智能化转型升级。构建多能互补与储能相结合的能源体系,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示范场景。政府应逐步建立促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是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开辟决策“绿色通道”,建立多维度激励机制,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关于破解企业“智改数转”痛点难点 进一步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会副主委、市数据中心主任 李 宇

 b891085ef1e7475590f4a8b72861703d.JPG

“智改数转”是破题企业亏损的重要突破口,但我市大多数企业面临着“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不愿转”问题。建议:

一是宣介推广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免费咨询诊断,定制个性化数字化转型“药方”,加强行业共性解决方案研发和供给,消除企业“不敢转”顾虑

二是丰富拓展技术供给,提升数字技术市场服务能力和活力,鼓励行业标杆技术输出,培育数字化服务商梯队,解决企业“不会转”难题。

三是巩固夯实数据基础,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入推动企业上云,化解企业“不能转”困境

四是优化升级支持政策,开展有效投入奖补,实施统一平台化应用管理,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专项金融产品,缓解企业“不愿转”压力


关于用好特色农业资源“金钥匙”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会副主委、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高 英

 6c373ffd377d40fa911e870395578f0e.JPG

近年来,我市锚定特色农业强市建设目标,逐步形成了以深加工为路径的特色现代农业全链条发展模式。建议:

一是加强协作,完善机制。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制定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招商引资、品牌建设。

二是夯实基础,提升管理。开发特色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制定特色农产品各生产环节新地方标准,适当专项扶持农户家庭类主体。

三是抓住重点,集中突破。集中攻关“卡脖子”生产技术,加强良种良技推广,建立新技术示范基地。

四是优化资源,强化链条。集中分散的土地或林地,整合支持政策,引导特色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五是用好专家,培育人才。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探索建立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机制。


关于以生态休闲健康养老产业为依托 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市委会副主委 张 静

94340440e38d41b18aa1e89a0ed29c6f.JPG 

本溪是沈阳及周边城市的“后花园”,发展以生态休闲健康养老产业为依托的银发经济,应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出台政策保障措施。研究制定银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化银发经济领域“放管服”改革。

二是融合地方现有资源,创新发展银发产业。推出“养老+旅游+美食”的新模式,开发旅游项目,发展生态农业,与民俗文化相结合。

三是聚焦多样化需求,打造特色银发产业。铺设休闲养老驻地,做强银发经济辅助产业,创新发展银发经济边缘产业。

四是培养引进专业人才,提升产业服务水平。开设老年护理等专业,引进优秀的养老服务人才。

五是广泛推介健康养老,积极拓展产业市场。利用媒体平台,通过举办养老产业招商推介会等,提高银发产业知名度。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市更新行动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民革市委会副主委、市林草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张式明

 af80e49a3c134adc9e4f4a535825eb8d.jpg

近年来,我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对我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构建协同高效的部门职能运行体系,筹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政府财政资金统筹利用。

二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建立自上而下、层级贯通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本溪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落实《本溪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工作任务。

三是拓宽渠道筹集资金。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项目,加强政策性资金争取,谋划打造城市更新基金,鼓励经营主体踊跃参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四是高度重视规划设计。开展城市更新中长期规划研究,实现存量土地和建筑资源的高效利用,引导居民全面参与,激发社会活力。


关于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进一步促进我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绿色循环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市委会委员、辽宁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刘 研

 c72e58ac674345cd89637a21ea576c5d.jpg

我市是典型的以冶金工业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和贮存总量大,处置利用存在较大空间。建议:

一是加强产业顶层设计,多元布局发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通过政策引导产业链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发展,发展水泥精深加工产品,将绿色建材产品作为招商重点,强化产业链的产值创造能力。

二是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协同发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项目落地。组建尾矿综合利用创新联合体,强化上下游企业协同,提升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尾矿综合利用产业链自主、开放、融合水平。

三是强化相关政策供给,因地制宜推动产业绿色化和智能化升级。对尾矿综合利用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提出要求并给予支持,强化尾矿综合利用全流程管理,提高产业链的整体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