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统战维度的政治优势
回望历史,人民政协自成立起就与统一战线紧密相连,带有天然的统战基因。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政协始终致力于团结各界力量,为实现国家发展和进步而努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政协的统一战线优势更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有利于最大限度把全体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要求“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
人民政协统一战线维度的政治优势
人民政协是当代中国政治结构和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统而观之,统一战线功能是人民政协作为中国特色制度安排的应有之义,凸显着人民政协的政治优势。
推进协商民主的优势。协商民主是现代民主政治理论的重要创新,克服了选举民主的局限,弥补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缺失,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凝聚社会主义民主共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特民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标志之一。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通过增强政协委员的界别代表性、推进协商过程公开透明、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协同配合,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自身权益并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形成广泛参与和深入讨论的生动局面。
增进团结联谊的优势。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组成,本身就是大团结大联谊的象征。新时代,人民政协作为连接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群众与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桥梁,不同政治力量和利益群体通过人民政协这个组织形式可以有序参与国家事务的协商,能够充分表达自身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观点和利益诉求得到充分尊重,最终达成共识,进一步增强了大团结的力量。
深化多党合作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其他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是统一战线中最普遍、最经常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在人民政协平台上以休戚与共的精神,平等诚恳的态度,从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出发,精诚团结、合作共事,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既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的弊端,又有效避免了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提升治理效能的优势。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秉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原则,真诚、有序协商,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确保治国理政决策能够深层次保障不同群体的利益主张。充分发挥作为政治协商的平台作用,通过定期召开多种形式的协商会议、设置涵盖国家治理各个领域的广泛议题,全面反映社会各方面的诉求和关切,释放政协委员来自各行各业、具有广泛代表性和专业性的优势,为党和政府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推动科学民主决策。这种制度化平台有助于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和民主化,从而提升治理效能。
加强思政引领的优势。人民政协思想政治引领的优势具有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政协党组织和中共党员委员积极发挥作用,组织广大政协委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党外委员增进思想政治共识,加强各级政协组织内部的团结统一。二是把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传递给各民主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使他们接受、支持党的主张,并最终转化为他们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发现问题、反映问题上建诤言、建真言,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政协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能及时了解各方面思想动态,从而帮助委员深化认识、知情明政,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站稳立场、敢于发声,以自身优势影响群众、引导群众,达成最广泛的共识,汇聚最磅礴的力量,为实现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发挥人民政协统一战线维度政治优势的路径探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增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责任担当。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人民政协的实际情况看,人民政协发挥统战维度的政治优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坚持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增强政治引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和各项活动的根本遵循,为人民政协统一战线维度的政治优势发挥提供了前提和根本保证。具体来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十个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到各项履职工作中,指导推动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发挥政协党组核心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同时,发挥中共党员委员的积极作用,加强同其他政协委员沟通和联系,不断加强思想引导。
加强人民政协的制度建设,更好凝心聚力。人民政协自成立以来形成了由国家宪法、中共中央文件和章程等组成的一系列法规制度,这是人民政协发挥统战功能作用的制度基础。同时也要适应新形势加强制度创新。如,规范组织推荐与群众参与的委员遴选机制;提升优化界别机制;建立完善政协与中共党委统战部、与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之间的沟通协调制度和政协内部重要事务协商制度、联系委员和服务群众制度等,使政协发挥统一战线组织作用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促进广泛团结。切实发挥好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不仅需要人民政协把协商民主贯穿于履行职能的全过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协商方式,搭建多种协商平台,健全协商机制,扩大协商领域,让各方面的代表人士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围绕群众关切的问题扎实调查研究,深入协商议政,协调解决困难,尽可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意愿,最终达到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秉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合力画好同心圆。人民政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人民政协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根基才更坚实,力量才更强大。因此,人民政协要始终把改善民生、顺乎民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重心。这就需要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
全面加强委员的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政协委员是政协的主体,承担着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政治任务。因此,一是要强化政协委员理论武装。完善制度化学习体系,引导广大委员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二是引导委员立足本职作贡献、主动参政议政履好职、积极服务社会做好事,弘扬正能量,传递真善美。三是强化委员担当作为。注重加强委员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尤其是加强委员的履职考核,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珍视政治身份,强化使命担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人民政协的统战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新时代,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国际国内环境、现实任务的变化,人民政协要牢记使命、负重前行,进一步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搭建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界群众共同为民族复兴凝心聚力的大舞台,为筑梦新时代贡献人民政协力量。
(注:此文作者系郭清梅、梁捍东,原载《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