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协史料>详细内容

民主力量在北平的第一次大团结 ——记1949年北平欢迎各方民主人士大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03 13:08:23 浏览次数: 【字体:

1949年2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北平市军管会、中共北平市委、北平市人民政府在中南海怀仁堂联合举行欢迎大会,热烈欢迎从东北、天津、李家庄等地来到北平及留在北平的民主人士。欢迎大会上,民主人士纷纷表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筹建新中国。这次欢迎会是民主人士在北平的第一次大联欢,是全国民主力量空前的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建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一口号”吹响民主力量集结号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和平、民主,建设一个新的中国。但是1946年6月,国民党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经过近两年的作战,1948年春,人民解放军不仅已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而且在战略进攻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人民的重大变化,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摇摇欲坠。

为彻底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尽早筹建新中国,中共中央在充分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之后,于1948年4月30日发布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即“五一口号”,总计23条。其中,第五条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的发布正式向国内外公开表明中共中央认为建立新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同时说明了新政权建立的步骤,即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再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最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发布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热烈响应。

5月2日,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集会讨论,一致认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政治上的必须的途径”“民主人士自应起来响应”。5月5日,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章伯钧、马叙伦、王绍鏊、陈其尤、彭泽民、李章达、蔡廷锴、谭平山、郭沫若等12位民主人士联名致电毛泽东和全国同胞,响应中共“五一口号”,认为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第五条“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之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相继发表声明、宣言和通电,热烈响应“五一口号”。

“五一口号”发布后,聚集香港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和组织下,通过座谈会、报告会或者其他方式围绕新政协的性质、任务以及召集者、参加资格、召开时间、召开地点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政协运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就新政协召开的一系列问题交流了看法,统一了思想,为之后民主人士的北上、新政协的筹备及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8月起,在中共中央的邀请和组织安排下,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分别从香港、上海、北平及海外,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继续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推进的鼓舞和中国共产党爱国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到达解放区的55位各民主党派代表及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符合于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恳切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一股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的强大民主力量正在凝聚。

各方民主人士会聚北平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为新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2月1日,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6人致电毛泽东、朱德贺北平和平解放和人民解放军取得伟大胜利:“近者锦沈大捷,使东北全部解放;淮海大捷,使京沪彻底动摇;而津沽大捷,尤使北平古都兵不血刃而告光复。武功彪炳,空前未有。同人等已先后进入解放区……窃愿竭力追随,加紧团结,为中国之建设奋斗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密安排下,各民主党派代表和无党派人士相继会聚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的第二天晚上,中共中央统战部就接到中央命令:立即进驻北平打前站,安排民主人士到达北平的接待工作和新政协会务工作。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接管北京饭店、六国饭店、翠明庄等大饭店,为接待各地民主人士做准备。同时,准备车辆护送住在李家庄的民主人士进北平。2月10日,原住李家庄的民主人士首批到达北平。

2月14日,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华北局及平、津两市,委派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前往沈阳迎接在东北的民主人士到北平,并说明了邀请民主人士到北平的原因:“原到华北的民主人士多数已去北平,现再将在东北的民主人士接去,是为了能集中起来协商大计,准备新政协筹备会的成立。”毛泽东、周恩来非常重视在东北的民主人士赴平事宜。在林伯渠临行前,毛泽东专门与其谈话,对迎接民主人士的原则、政策及具体路线、接站等问题提出意见。毛泽东还在中共中央接待民主人士方案上批示:“林老与民主人士入关时,望东北局令铁路总局派专车并派有训练有纪律的部队一个连随车护送。”2月19日,李富春召集在沈阳的民主人士全体会议,林伯渠在会上代表党中央欢迎民主人士到北平共商大事,并征询了大家对行程等方面的意见,会上商定23日启程赴北平。

2月23日,李济深一行35人在林伯渠和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高崇民陪同下,乘坐“天津解放号”专列由沈阳出发,第二天到达天津。25日,民主人士一行由天津顺利抵达北平前门东站,中国共产党有关负责人及各界民主人士100余人到站迎接。同日下午,在天津的民主人士李烛尘、资耀华等40人也乘车抵达北平。

抵达北平的民主人士大多住在北京饭店和六国饭店,由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具体接待工作。中共中央统战部在每个饭店都派驻了联络员,以便随时反映民主人士的情况和要求,帮助他们安排活动。

民主力量在北平的团结盛会

早在2月14日,中央在给东北局、华北局及平、津两市的电文中,就明确作出了“在各方民主人士会集北平之后,应召开一次欢迎大会”的部署,并让董必武、彭真等几位中央委员留下,待开过欢迎大会后再到西柏坡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由此可见,中央对民主人士的重视。2月22日,中共中央统战部致电中共北平市委,提出“邀请参加北平欢迎各方民主人士大会的人数应增加到一百五十人左右,并以使平、津两地的参加者增至五六十人”,进一步扩大了欢迎大会的规模。

2月26日,北平欢迎各方民主人士大会隆重召开。参加欢迎大会的不仅有各民主党派、团体与无党派人士的代表,也有全国总工会、解放区农民、全国学生团体、全国妇女团体与少数民族的代表,此外,刚从西柏坡回北平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颜惠庆、章士钊、江庸、邵力子也应邀参加,总计400多人,会议时间长达四个半小时,是北平有史以来罕有的一次政治盛会。欢迎大会由时任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兼市长叶剑英主持,北平市委书记彭真等致欢迎词。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沈钧儒、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务理事马叙伦、无党派人士郭沫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委员谭平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李德全、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章伯钧、中国民主促进会理事周建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朱学范、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朱俊欣、中国民主建国会理事章乃器、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北京大学教授许德珩、南开大学教授萧采瑜等14名民主人士代表相继发言,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商建国大计。

具体来说,民主人士的发言主要涉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路线和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真和平、反对假和平;统一战线是建立新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等方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路线是正确的。李济深表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三大主张,不仅是全国各民主党派一致的要求,也是全国人民一致的要求。在为实现此三大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方面,“中国共产党能本于过去中国历次革命失败的教训,而有恰合实际需要的措施。全国各民主党派,也都能本于过去革命失败的教训,而认定中国革命的胜利,只有这一条道路。”因之,全国各民主党派都衷心地愿在中共主席毛泽东先生领导之下,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而贡献其可能贡献的力量。

马叙伦认为,中共在现阶段的目标,就是完成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次的革命虽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大势已定,“由于中共只知道有人民大众,不知道有自己,他们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得到人民的了解、信任和支援,广大人民群众“已经团结起来向国民党反动政府去进行共同的斗争”,所以中共必然会得到完全的胜利。

朱学范指出,中国工人阶级数十年来的斗争经验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彻底驱逐了帝国主义;彻底摧毁卖国独裁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并表示坚决在中共领导下参加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

章乃器说,他在工商界三十多年来没有解决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作为一个工商业家,怎样可以一面得到利润,一面又使自己的工作还能够对人民与国家有些好处;第二个问题是劳资怎样在这种条件之下合作。这两个问题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不可能解决。只有在解放区,才有可能做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坚决拥护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沈钧儒在发言中分析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原因和意义,他认为,北平的解放“象征着全中国专制堡垒的被摧毁,预示着卖国殃民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整个被消灭”,北平和平解放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人民革命的力量,尤其是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力量”的强大压迫,另一方面在于北平和谈“切实依据人民领袖毛泽东先生的八项和平主张”。由此,沈钧儒指出,“只有根据这八项和平主张作为最低限度的先决条件,才能达到全国人民所要求的真和平--彻底的、民主的、革命的和平”。

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真和平、反对假和平。谭平山在发言中指出:旧中国就将被推倒,新中国正在诞生。但是反动政府虽已四分五裂,还会用种种公开的和秘密的和平阴谋等花样,向民主阵营进攻。民主力量要更加团结,坚决粉碎这些阴谋,使革命快点在全中国胜利。

郭沫若认为,全中国的人民是希望和平的,但所希望的是真正的和平而不是假的和平,是做主人的和平,而不是做奴隶的和平。

朱俊欣认为,国民党挂起的“和平”招牌早已被人民识破,“最近上海交通工人三人被屠杀,又一次证明了反动派的和平是假的”,全国民主人士应团结起来,将革命进行到底。

许德珩指出,中国人民没有不希望和平的,但要的是没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和平,这就是毛先生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

萧采瑜认为,平津解放后,能说所要说的话,能做所要做的事,这在国民党统治下是不可能的。在他看来北平问题的解决是达到真和平的最好方式。

统一战线是建立新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张奚若表示,欢迎大会是“中国今天各民主党派及许多无党无派的民主人士的大团圆,这个大团圆同时也就是一种大团结”。他认为以前民主人士分散在各处,遇事商讨不易,行动时也就有所迟缓,而“今天以后大家可以同居一处,一切自然比较容易商量,容易配合,容易采取共同行动”,这是今天建立新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

周建人认为,各方对毛主席的八项和平条件的热烈拥护,有力地说明了此次来平的各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和中国共产党对目前时局的主张是相同的。这也就说明民主阵营能团结一致,将革命进行到底。

北平欢迎各方民主人士大会集合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主党派,民主团体,民主人士即将出席新政协的代表和解放区党、政、军、民各界的领袖和干部,显示出全国各革命阶层的最广泛和最巩固的团结,民主人士在会上的发言更是显示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正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李德全在发言中所说,“这次集会表示着全国民主力量空前的大团结,表示着全中国的民主力量愿意在中国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英明领袖毛泽东先生的领导之下,齐心协力来彻底完成革命”。此后,不断有民主人士如柳亚子、黄炎培、张澜、宋庆龄等抵达北平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不断扩大。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同民主人士深入沟通协商,进一步厚植了筹备新政协、筹建新中国的共同思想和政治基础。

(注:本文作者为香山革命纪念馆杜意娜,原载《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