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学习宣传和文化文史委员会提出关于进一步搞好本溪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建议
工业遗产既是工业文明的见证、工业文化的载体、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不可再生资源、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佐证、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依托。本溪是一座因工业而生而兴的城市,素有“煤铁之城”的美誉。随着时代的发展,本溪产业结构不断更新调整,以前辉煌的工业体系后来变成了工业遗产。应该说,本溪工业遗产种类很多,不但有庞大的采煤和炼铁遗产,还有铅业、铜业、水电、桥梁、运输等工业遗产。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宝贵遗产,需要下大功夫把它们保护好、利用好。
近年来,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亟待克服。主要表现在: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尚未形成多方共同抓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工作合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尚未形成全社会保护工业遗产的浓厚氛围。
为此,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市的工业遗产数量较多、规模很大、各有特点,使得保护利用工作成为一个复杂的工程体系,不是单靠一两个部门就能做好的工作,需要多部门、多单位和各方面的协力配合才能把工作做得更有成效。从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现阶段情况来看,需要成立一个市级层面的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对这项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同时应健全由相关部门和产权单位以及专家学者积极参与的保护利用机制,加强政策协同、强化部门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全面加强、有序推进各级各类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同时还要认真贯彻《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保护条例》,落实好各部门、各地区的工作职责。
二、找准工作方向
坚持把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作为推动本溪这座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保护传承、产业创新发展、城市功能提升协同互进,打造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本溪这座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要将工业文化元素和标识融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利用新技术推动跨媒体内容制作与呈现,孕育新型文化业态。要完善配套商业服务功能,发展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体验式旅游、研学旅行、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生产、旅游、教育、休闲一体化的工业文化旅游新模式。要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形象提升相融合,将能够凸显工业文化特色的景观标志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塑造城市文明新形象。
三、加大保护力度
坚持保护优先、以用促保的基本原则,寓保护于利用之中,让工业文化融入群众生活,真正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通过调查登记,确定明确保护的工业遗产要挂牌保护,明确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工业遗产保护的业务指导,及时向社会公布工业遗产清单,形成全社会保护工业遗产的浓厚氛围。对价值比较重大的工业遗产,文物部门应及时将其认定为文物,纳入《文物法》保护范畴,根据保护价值申报不同级别的保护单位,积极争取省和国家相关部门的保护资金。要切实加大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研讨、宣传、推介等相关活动,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成果进校园、进社区,以多种形式讲好“本溪工业故事”,传承和弘扬本溪工业文化。
四、搞好典型示范
本溪湖工业遗产群规模很大、集中成片,是价值突出、内涵丰厚的重点工业遗产,已经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本溪工业遗产的龙头和代表。应把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打造成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典范,搞好本溪湖工业遗产群的价值阐释展示,弘扬本溪湖工业遗产群的当代价值,依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尽快把这处“工业锈带”转为老百姓的“生活秀带”,成为本溪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典型示范区,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树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