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县区政协联络指导委员会提出关于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我市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康养产业发展,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手段。我市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为发展康养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应进一步加大在财税、用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力度;二是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医人才、中药人才、养生人才、创新型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三是应进一步加强养老机构和康养场所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保障水平。
为此,建议:
一、出台优惠政策,培养专业人才
康养产业涉及多个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相关产业政策,主要包括财政奖补、税费优惠、金融支持和用地保障等,重点支持康养产业的企业培育、项目建设、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应出台并完善康养产业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制定并推行行规行约、技术标准、从业培训等细则,指导规范产业发展。应将康养纳入公共服务范畴,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应让外地来溪养老人员也能享受到床位补贴。应鼓励和引导相关行业加大康养产业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依托地方高校加强中医、中药、养生、康复、心理健康、休闲体育、创新型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端产业人才,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二、多元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
利用市场机制,通过信用担保、政府贴息贷款、政府补贴或购买等手段,形成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投入体系,构建“政府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体制,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耦合。坚持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使大量资本真正投向康养服务产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大对养老、康养等服务场所提档升级力度,更新服务设施,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养老、康养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大供水、供电、消防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
三、推动项目建设,实现产业融合
要精深谋划项目,建立项目对接、帮扶、督办、协调工作体系。应着重推进市工人文化宫、花溪沐度假区、丰泽福运动健康产业、弘景源文旅康养中心、清泉山康养旅游基地、千金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实现产业融合,首先应促进三产融合,整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其次应促进文化、旅游、康养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打造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健康疗养+医疗美容+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健康产品的复合业态和产品体系。再次还应加快科技与旅游、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科技促进旅游、文化、康养生产方式、体验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康养产业提质升级。
四、突出特色发展,打造本溪品牌
依托地理标志药材种植基地的优势,打造药材康养产业模式;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打造生态康养产业模式;依托独特的温泉资源,打造温泉康养产业模式;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打造森林康养产业模式;依托高山资源、峡谷资源、田园资源等优势,打造高山康养、峡谷康养、田园康养模式。利用温泉、山水等丰富资源,在温泉寺、五女山、平顶山、千金沟、石桥子、思山岭等地区规划建设温泉水疗养生、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森林养生、田园养生等特色康养小镇,打造东北亚生态休闲康养目的地。应围绕康养产业链,加快森林康养基地、研学旅行基地、体育运动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基地建设,打造国内外知名康养基地,不断提高地方特色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提升“生态山城、美丽本溪”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