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委员之窗>详细内容

【讲好辽宁(本溪)故事】平凡人的大爱——乡村剃头匠免费剪头4.3万人次!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15 14:59:08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期讲述人:

本溪市平山区政协副主席

王丽丹

(社会科学界别)

79b09f5346224c80823bcac01aa27e4f.jpg

在本溪的一个小乡村,有一个雷锋式的乡村剃头匠,大家帮他算了一笔账,从他27岁子承父业独自一人支撑起理发店、成为一名理发师开始,30多年来,他一共为残疾人、老人和特殊人群免费理发4.3万多人次,足足“少挣了”40多万元!

可是这个“雷锋”剃头匠憨憨地说,“这都是别人推算出来的,我从来也没记过这些。”“有的人能力大,可以为社会多做贡献。我能力有限,但也可以靠这门手艺,帮助有困难的人。虽然少收了点钱,可是心里踏实。”

9824e4b3a11d4ddcb20049541f21eae0.jpg

他,就是丁毅,出生在桓仁满族自治县木盂子村的一个土生土长的乡村剃头匠。

35年的坚持:“敬老院老人剪头的活儿,我包了!”

那是1988年的某一天,木盂子敬老院院长领着老人们到他店里理发。敬老院的老人大多数都是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岁数大、身体差,排队时间长,老人们都有些坐不住了,很不好管理。细心的丁毅发现这一情况后便跟院长说,以后别带老人们到店里来排队理发了,自己到敬老院去给老人们理发。

4e4c154da38f4261b470dc929c41f9e5.jpg

从那以后,丁毅每隔三四十天就带着理发工具、骑着自行车到敬老院为这些养员义务理发。理发店距离敬老院3公里,道路崎岖,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丁毅从未间断。敬老院里有些老人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经常把屎尿弄得到处都是,丁毅从不嫌脏。别人都捂着鼻子离得远远的,他却连口罩都不戴,还从不走过场不落一个程序,认真对待每一位养员。很多时候,他在敬老院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店里的生意只能暂放一边。老人是他心中的一份牵挂,只要他一到,敬老院就会变得很热闹,老人们轮流洗头、剪发,像过节一样。

30多年过去,养老院的院长换了好几茬,最开始的养员现在也只剩下俩了,可丁毅还在坚持着去养老院给养员们剃头,他说:“这么多年,养员们已经把我当成了亲人,给他们理发也是我的义务。”

“老年人半价,残疾人免费”

丁毅的剃头铺子在桓仁木盂子村街上,店面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在街头的角落处,甚至都没有一个正规的名字。但是,在当地提起丁毅和他的铺子可谓无人不知。

店里有一个小价目表,最后一行字很醒目:“注:老年人半价,残疾人免费”。这是丁毅给自己定下的“规矩”,社会上的残疾人、贫困户等到他店里理发,他都分文不取,老年人来理发只收一半钱。

0045df16728944f4b13285fdee6374bb.jpg

而且,丁毅的这个规矩可不只是面对当地的乡亲,而是面向所有人。有一回,一个外市到桓仁旅游的残疾人来剃头,剪完后丁毅跟他说不要钱,对方愣了,说“我不是本地的”,老丁说:“我知道你不是本地的,只要是残疾人,我这就不收钱。”有人不理解,做生意的,哪能老免费呢。丁毅说,其实自己就是单纯地想表达对老人、对残疾人、对社会的一份善意,“看到这些人,收他们的钱,心里不舒服,我们能帮他们就帮帮他们吧,这样做心里踏实,再说,我也没有做什么,这点小事儿都是我能力所在”。

木盂子村中心街有一位智残患者刘某某,别的理发店嫌他脏,剪头时也不配合,都不爱做他的生意,而丁毅不但很有耐心,像哄孩子似的给他剪头,而且从不收取一分钱费用,孩子的母亲很感动,曾买了一袋饼干送给丁毅,让他中午饿了好吃,丁毅也很感动,但最终还是没收下饼干,剪完头给孩子带走了,他对孩子的母亲说:“给孩子吃吧,你家里也不容易,我这也不费啥事,你的心意我领了。”多年来,木盂子地区受到过丁毅义务剪发的人不下千人,而他却只有一句:“不费啥事。”

7d96d34f2ffe4955a9afd6ebe436e614.jpg

有个姓李的人,精神上有点毛病,多说两天就来刮一次脸,而且都是免费的,但每次丁毅都热情接待。

丁毅还推出了上门服务,周边十里八村剃头困难的都找到了他:老人有病瘫痪在床的,残疾人行动不便出不了门的……只要一个电话约好时间,丁毅就关了铺子上门去剃头,夏天骑车、冬天打车,近的千八百米,最远的暖河子,就得10多里路。

丁毅的理发店不仅减免费用,还义务为大家保管物品。30多年来,顾客落在店里的手机、手表、鞋帽、衣物、货物等,多的数不过来,可无一例外,都是物归原主。

30多年来,丁毅坚守承诺,为4.3万余人次减免理发费用共计40余万元,用一把剪刀传递温暖、友爱和真诚,用大爱之心传承中华民族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