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芬区委员会提出关于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
碳达峰碳中和将会重塑中国经济,也会深刻影响我市产业结构。当前我市二氧化碳排放大户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2021年本钢生产粗钢1745万吨,排放二氧化碳3141万吨;全市年生产水泥能力达到400万吨,每年排放二氧化碳246.64万吨;全市年生产玻璃能力达到2600万重量箱,每年排放二氧化碳93.45万吨;全市年生产铸件约36万吨,每年排放二氧化碳72万吨;我市仅钢铁、水泥、玻璃、铸造四大行业每年排放二氧化碳3553.09万吨,这给我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带来严峻挑战。一是钢铁行业降碳挑战。本钢正在进行电炉炼钢技术改造,改造后电炉炼钢仅占粗钢产量的9.1%,在短短三年内电炉炼钢所占份额从目前的状态跃升至37%,面临巨大压力。二是水泥行业降碳挑战。未来5年是水泥行业关键窗口期,我市要在目前状态减排二氧化碳12.33万吨,必须付出巨大努力。三是玻璃行业降碳挑战。由于我市硅石储藏量较大,助推了玻璃行业的发展,导致碳减排压力较大。四是铸造行业降碳挑战。我市铸造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严重,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仍需时日,碳减排压力非常大。
为此。建议:
一、钢铁行业采取碳减排措施,实现低碳发展
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探索的钢铁行业碳减排途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长流程的高炉—转炉炼钢,通过向高炉喷吹富氢还原气体,以此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另一类是针对短流程的废钢—电炉炼钢,提高电炉炼钢比例,废钢—电炉炼钢远远低于高炉—转炉炼钢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市钢铁行业碳减排应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种办法是减少高炉—转炉炼钢的碳排放,发展氢冶炼低碳炼铁技术,用氢作为还原剂代替焦炭,向高炉喷吹富氢,达到降碳目的;另一种办法是提高废钢—电炉炼钢比例。本钢应加大电炉炼钢技术改造规模,力争到2025年电炉炼钢占粗钢产量的30%。
二、水泥行业采取碳减排措施,实现低碳发展
水泥行业碳减排的主要措施是推广低熟料用量的商品混凝土。当混合材数量增多1%时,可以使生产每吨水泥降低1%的二氧化碳排放。
三、玻璃行业采取碳减排措施,实现低碳发展
玻璃行业碳减排措施主要是对玻璃熔窑进行技术改造,加快研发大型玻璃熔窑电熔技术,运用光电、风电等绿色电力代替煤气、天然气加热玻璃熔窑,以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四、铸造行业采取碳减排措施,实现低碳发展
铸造行业碳减排措施主要是推行短流程铸造工艺,将高炉铁水运输到铸造车间,直接倒入感应炉调温调质后浇注成铸铁件,降低能源消耗,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五、发展太阳能发电项目,实现绿色发展
我市太阳能资源处于3类地区,年日照时数超过2000小时,符合太阳能发电要求。应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空间建设光伏电站,如农村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农村太阳能路灯系统、光伏农业大棚、大中型并网光伏发电站。坐落在南芬地区的本钢南芬选矿厂小庙儿沟尾矿库占地面积7.65平方公里,已闭库多年,这个尾矿库经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实地考察,认为适合建设一座大型光伏电站。
六、发展风力发电项目,实现绿色发展
我市风力资源处于4类地区,山下平地风力小,山上风力较大,一般在三级风以上。应充分利用山上风大的优势,建设风力发电站,重点在山顶和废弃尾矿库建设风力发电站。如本溪东方沈家锉草沟尾矿库可建设300MW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年发电量7.4亿度,年产值2.8亿元,年交税3600万元,可安置300人就业,年约减排二氧化碳62万吨,年节约优质标煤22万吨。